检测仪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发布时间:2023/3/4 16:01:06   
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10.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11.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12.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二、单项指标与权重

注: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一、身高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身高测量计。使用前应校对0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至立柱前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图3-1)。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4.注意事项:(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3)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4)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5)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二、体重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体重,与身高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

杠杆秤或电子体重计。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

3.测试方法

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图3-2)。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标至刻度尺平衡。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记录。测试误差不超过0.1千克。

4.注意事项:(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2)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3)每次使用杠杆秤时均需校正。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标重以避免差错。

四、肺活量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

2.场地器材:电子肺活量计。

3.测试方法

房间通风良好;使用干燥的一次性口嘴(非一次性口嘴,则每换测试对象需消毒一次,每测一人时将口嘴下倒出唾液并注意消毒后必须使其干燥)。肺活量计主机放置平稳桌面上,检查电源线及接口是否牢固,按工作键液晶屏显示“0”即表示机器进入工作状态,预热5分钟后测试为佳。

首先告知受试者不必紧张,并且要尽全力,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吹气效果最好。令被测试者面对仪器站立、手持吹气口嘴,面对肺活量计站立试吹1至2次,首先看仪表有无反应,还要试口嘴或鼻处是否漏气,调整口嘴和用鼻夹(或自己捏鼻孔);学会深吸气(避免耸肩提气,应该象闻花式的慢吸气)。受试者进行一两次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动作后,更深得吸一口气,屏住气向口嘴处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为止,防止此时从口嘴处吸气,测试中不得中途二次吸气。吹气完毕后,液晶屏上最终显示的数字即为肺活量毫升值。每位受试者测三次,每次间隔15秒,记录三次数值,选取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以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

4.注意事项:(1)电子肺活量计的计量部位的通畅和干燥是仪器准确的关键,吹气筒的导管必须在上方,以免口水或杂物堵住气道。(2)每测试10人及测试完毕后用干棉球及时清理和擦干气筒内部。严禁用水、酒精等任何液体冲洗气筒内部。(3)导气管存放时不能弯折。(4)定期校对仪器。

五、50米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标准秒表选定,以北京时间为准,每小时误差不超过0.3秒。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同时要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秒读成10.2秒记录之。

4、注意事项:(1)受试者测试最好穿运动鞋或平底布鞋,赤足亦可。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2)发现有抢跑者,要当即召回重跑。(3)如遇风时一律顺风跑。

九、米或0米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2.场地器材

米、米、米田径场跑道,地质不限。也可使用其他不规则场地,但必须丈量准确,地面平坦。秒表若干块,使用前需要校正,要求同50米跑测试。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注意事项和成绩记录方法同50米×8往返跑。

十四、引体向上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高单杠或高横杠,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

3.测试方法: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

4.注意事项:(1)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2)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3)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停止测试。

十五、坐位体前屈

1.测试目的: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坐位体前屈测试计。

3、测试方法

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图3-5)。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4、注意事项:(1)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2)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

十六、仰卧起坐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腹肌耐力。

2.场地器材:垫子若干块(或代用品)、铺放平坦。

3.测试方法

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图3-6)。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

4.注意事项:(1)如发现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计数。(2)测试过程中,观测人员应向受试者报数。(3)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

十七、跳绳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2.场地器材:地面平整、干净的场地一块,地质不限。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各种长度的跳绳若干条。

3、测试方法:两人一组,一人测试,一人记数。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圈),计为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测试单位为次。

4、注意事项:(1)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跳绳测试时,应由教师计数。(2)测试过程中跳绳拌脚,除该次不计数外,应继续进行。

十八、立定跳远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沙坑、丈量尺。沙面应与地面平齐,如无沙坑,可在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

3、测试方法:受试着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最好用线绳做起跳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后沿)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4、注意事项

(1)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三次试跳均无成绩者,应允许在跳,直至取得成绩为止。

(2)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参加测试。

十九、25米×2往返跑

1、测试目的:本项目是50米的替代项目,适合场地较小的学校选测。

2、场地器材:30米左右跑道若干条,每道宽2-2.5米,地面要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在跑道两端划两条距离25米的平行线,分别作为起(终点)线和折还线,并在折还线内1米处插一根标杆(杆高1.2米以上),作为折返标志。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要求同50米跑测试。

3、测试方法

测试分组进行,每组至少两人。每条跑道由一人记录。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准备,听到“跑”的口令后起跑。折返时,受试者按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不得碰扶标杆,不得串道。测试人员在发出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时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如10.11秒读成10.2秒记录之。

4.注意事项

(1)折返时受试者应当统一按逆时针绕杆往回跑,以避免与其他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冲撞受伤。

(2)其他注意事项参见50米跑的注意事项。

二十、米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适用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2、场地器材:米、米、米田径场地跑道或其他不正规场地,但必须丈量准确。地面要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要求同50米跑测试。

3、测试方法:测试分组进行,每组至少两人。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准备,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或哨音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发出“跑”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

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不计小数。

4、注意事项

(1)如果在非米标准场地上进行测试,测试人员应向受试者报告剩余圈数,以免跑错距离。

(2)测试人员应告知受试者在跑完后应保持站立并缓慢走动,不要立刻坐下,以免发生意外。

(3)受试者不得穿皮鞋、塑料凉鞋、钉鞋参加测试。

(4)对分、秒进行换算时要细心,防止差错。

二十一、50米×8往返跑

1、测试目的:该项目是米跑的替代项目。主要测试学生速度、灵敏及耐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50米跑道若干条,道宽2~2.5米,地面平坦,地质不限。在起(终)点线前0.5米和49.5米处各立一标杆高1.2米以上,受测者立于跑道正中(如图),秒表若干块,使用前校正,要求同50米跑测试。

3、测试方法: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口令后开始起跑,往返四次,往返跑时按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不得碰扶标杆,不得串道。测试人员发出“跑”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4、注意事项

(1)测试人员应向受试者报告剩余往返圈数,以免跑错距离。

(2)其他注意事项和成绩记录方法同米跑。

其他:沙包0.25公斤,实心球1公斤,发展上肢爆发力。

二十二、掷实心球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爆发力,适用于小学三-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

2.场地器材:长度在30米以上的平整场地一块,地质不限,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实心球若干,小学三~六年级测试球重为1

公斤,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测试球重为2公斤。

3.测试方法

测试时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受试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每人投掷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确丈量成绩,应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地点。

4.注意事项

(1)受试者需原地投掷,不得助跑。

(2)实心球必须从肩上方投出。

(3)发现踩线等犯规时,则此次成绩无效。三次均无成绩者,应允许再投,直至取得成绩为止。

二十三、篮球运球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篮球运球基本技能水平。测试年级为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

2.场地器材:测试场地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后(应该是前)5米设置两列标志杆,标志杆距同侧边线3米。各排标志杆相距3米,共5排杆,全长20米,并列的两杆间隔1米(图3-7)。测试器材包括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米跑)、发令哨、30米卷尺、标志杆10根,篮球或小篮球若干个。小学五、六年级采用小篮球,球重为~克,球周长为~毫米;初中、高中和大学为篮球。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

3.测试方法

受试者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高中学生和大学生每次过杆时需换手运球。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1)测试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不停表。

(2)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部位触球、漏绕标点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

(3)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

二十四、足球运球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足球运球基本技能水平,测试年级为

初中、高中和大学各年级。

2.场地器材:坚实、平整场地或足球场上进行,测试区域长30米,宽10米,起点线至第一杆距离为5米,各杆间距5米,共设5根标志杆,标杆距两侧边线各5米(图3-8)。测试器材包括足球若干个(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米跑),30米卷尺,5根标志杆。

3.测试方法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准备,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向前运球依次过杆。受试者和球均越过终点线即为结束。发令员发令后开始计时,受试者与球均到达终点线时停表。每人跑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4.注意事项

(1)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

(2)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

二十五、排球垫球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排球基本技能水平。

2.场地器材:在坚实、平坦的场地或排球场上进行,小学五、六年级的测试区域为每人2.5米×2.5米,初中、高中和大学各年级的测试区域为每人3米×3米。小学五、六年级测试器材为软式排球,球中重~克,周长为~毫米;初中、高中、大学的测试器材为排球。测试用球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3.测试方法

受试者在规定的测试区域内原地将球抛起,个人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要求手型正确、击球部位准确、达到规定的高度,球落地即为测试结束,按次计数。受试者每次垫球应达到的高度,小学五、六年级为2米,初中男生为2.24米,初中女生为2米,高中和大学男生为2.43米,高中和大学女生为2.24米。每名受试者测试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测试单位为次。

4.注意事项

(1)测试过程中如出现以下现象均只作为调整,不计次数:采用传球等其他方式触球、测试区域之外触球、垫球高度不足等。

(2)为方便判定垫球高度,可将排球场的球网调整到相应的高度,或者在测试区域外相距0.5米处插两根标杆,标杆顶端用橡皮筋或标志线相连,将标杆调整到相应的高度,测试时通过比较垫球的高度与球网或标志线的高度进行判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