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检测仪 >> 检测仪前景 >> 医药行业之诺唯赞研究报告国产分子试剂小巨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
1.公司深耕生物试剂原料与终端产品开发,增强协同效应
南京诺唯赞主营业务为分子酶类生物试剂,产品线涵盖多个领域。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科研、体外诊断、生物医药等业务领域,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创始人团队师出同门,股权集中。创始人曹林,以及联合创始人张力军、唐波、徐晓昱均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综合学科背景。核心创始人团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背景以及丰厚的行业经验,各自分管事业部,分工明确,核心团队稳固。曹林与联合创始人张力军、唐波、徐晓昱等为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曹林、段颖夫妇合计控制公司64.49%的股份表决权,强化了对公司的控制和管理,维持公司控制权的稳定。
1.1.主营业务覆盖上游试剂原料开发与终端产品研发生产
以核心共性技术平台为基础,不断进行产品迭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基于在酶、抗原、抗体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及自身高效的研发体系,能够快速、高效、规模化的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已成功推出了包含PCR系列、q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逆转录系列等多个系列的生物试剂以及包含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等8个系列的POCT诊断试剂,并形成了覆盖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CRO企业、医院等医疗机构等多种客户群体的客户组合。
以生命科学研究服务为基石,充分挖掘市场扩充业务版图。公司成立之初主要针对科研机构开发适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PCR系列、q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等基础科研试剂;年公司基于科研试剂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蛋白质的定向改造与进化技术,开发了适用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测序系列生物试剂;年公司基于抗原、抗体的开发与制备技术并结合自主研发的量子点修饰偶联技术,开发了量子点免疫荧光检测产品线,进入POCT诊断试剂领域;
年公司基于前期积累的PCR产品开发能力,开始为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提供PCR系列生物试剂,用于分子诊断试剂的生产;年初凭借前期积累的大规模原料和试剂的生产技术,开发了新冠核酸检测酶原料、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并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基于开发Bio-assay系列生物试剂积累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为国内疫苗生产企业提供疫苗免疫原性评价服务及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产品。
紧跟行业需求前沿,业务范围不断向下游拓展。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客户及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且对于不同细分领域的研发能够互相促进、迭代。平均每1-2年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不断拓宽公司的业务范围,增强综合竞争力。
上游共性工艺研发是公司技术创新源泉。上游基础科学研究院以分子生物学、酶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为基础,研究领域涵盖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等,开发生产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为下游应用级产品的开发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原料供应,是公司技术创新的源头和起点。
下游根据客户需求反馈进行产品研发迭代,维持公司市场竞争力。针对不同的下游产品类型,公司设立生命科学事业部、体外诊断事业部和生物医药事业部,并在各事业部内部设立了研发中心,为依据具体市场需求,结合基础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核心原料和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应用级的研发,具体包括负责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新技术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更新,保证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新冠疫情防控检测需求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新冠疫情推动公司业绩迅速增长。年受新冠疫情对生物试剂的需求激增影响,生物试剂作为新冠检测试剂的研发及生产的原料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公司业绩实现激增,盈利能力呈倍数上涨。年实现收入15.64亿元(+%),至年4年CAGR高达.57%,年前三季度收入为12.89亿元,同比增长13.21%。年归母净利润实现跨越式增长,达8.22亿元,较往年增长约30倍,至年4年CAGR达.89%,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50亿元,较往年同期略有所下降(-9.1%)。
常规业务收入稳步提升。公司预计年新冠相关产品总收入为11.89亿,约占总全年总营收76%。剔除新冠相关产品后,年公司总营收仍稳步上涨达3.75亿,同比增加39.74%。年非新冠业务实现收入约7.18亿元,同比增长约92%,常规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所占全年营收比重明显上升。
生物试剂业务是公司收入支柱,POCT诊断试剂业务后来居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生物试剂以及POCT诊断试剂。-年生物试剂收入分别为1.0亿元、1.57亿元、2.38亿元以及9.96亿元,年同比增长约4.2倍,H1生物试剂业务收入为6.3亿元,同比增长44.16%。新冠疫情之前,POCT诊断试剂板块营收较低,为0.28亿元。
受疫情影响,公司生产的新冠检测试剂盒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年该项业务总营收达5.6亿元,较往年同期增长约19倍。年全球疫情趋于稳定,疫苗接种逐渐普及,POCT试剂业务营收明显下滑,H1营收为1.75亿元,同比下降约50%。随着POCT业务的不断成熟与拓展,生物试剂业务所占营收比例有所下降,生物试剂业务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99.71%,95.51%,89.10%以及63.90%,POCT试剂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96%、10.41%及35.93%,POCT诊断仪器采用以免费投放为主、销售为辅的模式,销量及销售收入金额均较小。
公司始终保持高毛利率水平。诺唯赞在生物试剂领域具有较高产品壁垒,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议价空间,生物试剂毛利率稳步上升,公司整体毛利率始终处于高位。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生物试剂以及POCT检测试剂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产品单价较高但固定成本摊薄导致毛利率明显提升;剔除新冠相关业务后,年公司常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87.65%,同样保持上升状态,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年海外新冠检测需求下降且竞争日趋激烈,生物试剂与POCT试剂业务销售单价下降,毛利率有所下滑。
规模效应导致期间费率下降明显。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不断扩大,期间费率整体呈下行趋势。-年公司销售费率在35%-37%波动,管理费率由22.03%下降至17.04%。由于公司POCT业务开展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收入规模较小,且需要较多资源进行市场推广管理工作,年由于公司收入规模迅速扩大,导致年期间费率下降明显。
年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年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盒远销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在国际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并初步建立了海外营销网络。境外区域对新冠检测相关产品需求较大,使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迅速提升至13.65%;年全球疫苗接种加速,相关新冠海外业务增速放缓,所占营收比例有所下降。近两年,公司已在香港和美国成立子公司,在东南亚、欧洲、南美建设根据地,增加海外驻派人员有利于带动公司常规业务海外扩容,加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将更多国产优质产品输送到全球,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2.国内科研服务行业景气度高,生物试剂国产替代逻辑明确
2.1.生物医药研发支出持续增长,科研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新技术新疗法推动科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新技术突破带来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推动上游科研服务市场增长,全球医药研发投入保持5%左右复合增速。年全球前10大畅销药品中,生物药已经占据了6个席位,生物药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近年来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创新疗法飞速发展,全球融资热情高涨,激发了相关产业的研发热情。
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资金投入为1,亿美元,CAGR为6.7%;年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实验室、医药企业等进行基础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发现以及药物临床前研究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达亿元,CAGR为18.8%,增速远高于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增长速度。
企业是科研支出主力。从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来看,我国科研投入主体为企业。参考年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企业研发支出总量超过1.5万亿元,占整体费用支出的77%,研究与开发机构总支出为亿元,占比14%,高等学校支出为亿元,占比约7%。-年期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由亿元增长到亿元。
全国科研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年全国研发总投入为亿元,科研院校的科研投入为亿元,占比23%。《国内实验试剂供应链现状、问题与对策》指出科研试验试剂耗材约占整体研发支出的20-25%。据此估计全国科研试剂耗材总费用约-5亿元。考虑到企业研发投入中也需要配套的科研服务支持,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在亿以上。
2.2.生物试剂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分子类试剂是主要产品
生物科研试剂产品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刚需产品,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和服务市场包含了生物试剂产品和帮助生物研究及实验的专业技术服务。在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生物科研试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试剂产业链上游为生物、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及耗材供应商,由生物试剂生产商利用上述原材料开发种类丰富的生物试剂,用户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RO企业等,应用领域丰富,是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技术进步推动生物试剂需求增长。上个世纪60年代起,陆续出现了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等技术,这些实验技术与方法学的成熟,衍生了大量对配套生物试剂的需求。随着年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面世,相应的高通量测序建库试剂也开始出现大量需求。近年来,随着CRISPR技术的应用,Cas9核酸酶试剂盒开始推出。未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配套的生物试剂需求将会不断扩大,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也将随之不断扩大。
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在生命科学研究的投入中,约10%-15%用于生物科研试剂的投入。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的整体规模为亿美元,并预计将于年增长至亿美元,预计CAGR为7.1%;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年我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市场规模达亿元,增速远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试剂,期间CAGR为17.1%,并预计于年增长至亿元,预计五年内CAGR为13.8%。
科研机构为生物科研试剂产品主要客户。按生物科研试剂的用户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工业用户和科研机构用户两类。工业用户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试剂进行产品检测或研发;科研机构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试剂进行教学或科学项目研究,对生物科研试剂的检测效率、准确度和质量标准要求较高。以年生物科研试剂投入资金计算,我国科研机构用户占比为72.4%,工业用户占比为27.6%。
分子类生物试剂是我国主要的生物试剂产品类型。按生物科研试剂的类别来划分,可以分为分子类(核酸类)、蛋白类和细胞类三大类别,诺唯赞的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属于分子类试剂。年我国分子类试剂的市场规模占比为50.9%,是生物科研试剂中最大的类别,蛋白类试剂的市场规模占比为29.4%,细胞类试剂的市场规模占比为19.7%。我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于年达69亿元,预计于年增长至亿元,期间CAGR为12.3%。(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生物试剂行业国产替代需求旺盛,新冠疫情推动国产化进程发展
国内生物试剂市场国产化率低。随着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领域的蓬勃发展,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迅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生物试剂行业已基本发展成熟,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并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企业。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较晚,国产生物试剂行业企业与海外跨国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分子类生物试剂产品中,前四家进口厂商年市场份额合计超40%,我国生物试剂市场仍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诺唯赞市占率仅为4%,国产替代空间十分巨大。
国产品牌认可度不断提高,有望实现部分进口替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产试剂品牌与进口产品的质量差距在不断缩小,种类逐步丰富、品质逐步提高,部分产品性能持平甚至超过进口厂商,出现了多个在部分细分领域能够与海外跨国企业进行一定竞争的代表性企业,且国产生物试剂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国产品牌认可度不断提高。
疫情管控凸显生物试剂产业链本土化重要性。新冠疫情带来的海外运输管控,跨国厂商试剂进口受阻,审批时间延长,产品供应紧张,国内终端用户受到极大影响。供应链本地化愈发受到用户重视,国内厂商在供货稳定、沟通便捷、技术服务以及定制服务等项目更具优势,国产生物试剂品牌有更多机会与传统进口厂商同台竞技。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下,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企业有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3.诺唯赞处于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行业领先地位
3.1.公司生物试剂业务内生增速高
公司生物试剂业务营收快速增长。年受新冠分子诊断试剂原料业务所带动,公司生物试剂板块总营收达9.96亿元,同比增长约4.2倍。其中新冠相关生物试剂收入约6.7亿元,约占全部生物试剂产品营收的67%。H1新冠相关生物试剂营收约为3.7亿元,增速放缓。剔除新冠生物试剂业务后,年生物试剂业务实现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51.32%,H1非新冠生物试剂营收约为2.6亿元。
用于新冠核酸检测的诊断类生物试剂销售额激增。年及H1,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生物试剂作为新冠检测试剂的研发及生产的原料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用于新冠核酸检测的诊断类试剂以及核酸检测扩增的PCR系列、qPCR系列和逆转录系列产品销售金额明显提升。年累计为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生产企业提供了超过3亿人份的上述生物试剂,是国内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关键原料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3.2.公司研发实力强,高素质人员储备丰富
同业务类型可比公司中,诺唯赞研发人员数量占据较大优势。截止至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1,人,团队规模不断扩大。研发人员为人,占总员工比例为30.94%,其中博士16名,硕士名,接近50%的研发人员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同业务可比公司中,截止年12月31日,义翘神州与百普赛斯研发人数分别为人与69人;截止年6月30日,近岸蛋白研发人员数量为91人。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以及研发人员所占比例在国内生物试剂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保证了公司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研发储备丰富,实现持续创新,新产品推出迅速。依靠高效的研发效率和充足的研发人员储备,公司每年推出的新产品均超过50种,体外诊断领域则获批了67张国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自主研发了全自动配套检测仪器,实现持续创新,保证产品成体系成规模的迅速推向市场,推动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通过不断进行产品的改进和迭代,公司已实现在多个细分领域接近或达到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逐步推进进口替代。
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加强。-年公司研发投入由0.26亿迅速增长至1.26亿元,年同比增长.5%,前三季度研发支出达1.48亿元。研发费用主要由由职工薪酬、直接投入费构成,随着对研发团队的逐步扩充以及对研发投入的逐步加大,研发费用相应逐渐增加。公司共拥有50项专利,其中32项为发明专利。同时,公司目前拥有20,平方米左右的研发基地,并正在建设新的研发基地,为研发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
3.3.基于自主核心技术平台,不断拓宽产品种类并提升产品性能
公司自主建立的核心技术平台与产业关键技术深度融合,是公司孵化新产品的技术来源,亦是公司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公司构筑了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均应用于公司的自产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蛋白质定向改造及进化平台。功能性蛋白是基础科研、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的关键共性原材料,不同的应用需求,基于蛋白质结构和应用场景的设计、改造和筛选方案,或建立精准的高质量突变体文库,或通过高通量快速筛选方法进行大容量蛋白质文库评测,进而开发出具有目标性能的进化酶。通过这一技术平台,提高了特定酶的活性、催化效率、稳定性、特异性和耐受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在公司生物试剂类产品与体外诊断类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相较于多克隆抗体血清,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可在生物反应器中放大生产,产能更大,质量更高,在体外诊断领域与生物医药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单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高性能抗体,在一些传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性抗体的开发过程中有较大优势。以小鼠单抗为例,与经典的杂交瘤技术相比,筛选周期可从2-3个月缩短到2周以内,且一只小鼠一次性即可筛到上百株不同的阳性克隆,提高了筛选通量和获得有效抗体的概率。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基因工程重组蛋白制备技术是指用重组DNA或重组RNA技术在体外制备活性蛋白,工业化放大生产的壁垒远高于实验室级别的表达,需保证在工业化制备的过程中不损失蛋白质原有的活性和纯度。基于该技术平台,公司可实现重组蛋白的快速开发制备,一周内即可获得高纯度、高质量的重组蛋白质。其中抗体原料可实现高通量制备,一天可制备上百株抗体,一个月内可完成工艺的放大和验证,实现工艺转产和规模化量产。基于此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公司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更优质的重组蛋白,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核心原料保障。
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量子点材料相较于传统荧光探针,具有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发射光谱窄且对称、颜色可调、光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适合于多重标记和多指标的联合检测。公司基于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有效应用了量子点材料的优势,并运用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中,公司已成功开发检测灵敏度达到pg级的系列诊断产品,突破了传统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平台的瓶颈,并实现了基于一个样本、通过一步操作,即可在10分钟以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的效果,有效提高了POCT诊断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与检测效率。
3.4.分子生物试剂:行业景气度高,公司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分子生物试剂的产品管线丰富。经过多年发展,生物试剂产品线中,公司拥有60余种PCR系列、30余种qPCR系列、10余种分子克隆系列、30余种逆转录系列、余种基因测序系列、余种Bio-assay系列、60余种提取纯化系列、6种基因编辑系列、20余种细胞/蛋白系列生物试剂、10种体外转录及修饰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
自主技术平台催生高质量生物试剂产品。在生物试剂原料方面,酶是决定生物试剂产品功能和性能的关键原材料。公司基于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对特定酶实现定向进化,现已完成多种酶的改造。每一种酶包括上百种基因工程突变体,基因工程突变体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在酶的催化活性、半衰期、稳定性、耐热性和抗干扰等性能上获得提升。公司利用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性能酶作为核心原料,开发了多个系列的生物试剂产品。
公司代表性生物试剂产品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已成功对多种酶进行定向改造,并可大规模稳定制备,部分产品在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TaqDNA聚合酶、逆转录酶、高保真DNA聚合酶、T4DNA连接酶以及UDG酶等产品与进口代表品牌质量相当甚至高于进口产品,体现了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中的竞争优势。
自主可控的核心原料研发和生产优势,关键生物试剂原料几乎全自产。除生产逆转录系列、提取纯化系列、细胞/蛋白系列生物试剂产品所使用的关键原材料涉及对外采购取得以外,生产其他各系列生物试剂产品所使用的关键原材料均为自产。
面对突发需求,核心原料自产有助于公司迅速抢占市场。关键原料的自产有利于公司在面对市场需求时可迅速开发相关原料及对应产品,把握市场机遇;同时,亦有利于保障公司的供应链安全,不对供应商形成依赖。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司实现了PCR系列、qPCR系列生物试剂的大规模生产,为国内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提供大量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关键原料,借此契机使公司营收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生物试剂产品优质,下游高质量客户广泛覆盖。根据下游客户研究以及应用方向不同,公司生产生物试剂主要用于科研用、诊断用以及高通量测序用生物试剂,涵盖国内主流客户群体。
1)科研用生物试剂:客户群体涵盖药明康德、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多家制药企业及CRO企业,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1,多所科研院校。2)诊断用生物试剂:公司提供的核酸检测酶原料及预混液试剂,以及部分动物疫病诊断试剂,下游客户包括圣湘生物、艾德生物、凯普生物等多家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3)高通量测序用生物试剂:在NGS技术推动下,基因测序应用领域迅速拓宽,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公司为华大基因、诺禾致源、贝瑞基因等多家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提供试剂原料。
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企业处于领先地位。年在我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中,诺唯赞市场占有率约为4.0%,总排名第五,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厂商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主要龙头企业包括诺唯赞、全式金、翊圣生物、爱博泰克、康为世纪等。在所有国产品牌的分子类试剂厂商中,公司市占率为13.7%,第二名为全式金,其市占率为5.3%。
3.5.POCT试剂:诺唯赞核心原料自产,保证供应链稳定
3.5.1.POCT行业持续景气,市场发展迅速
POCT也称为“即时诊断”,是体外诊断(IVD)行业的主要细分领域之一。POCT的出现能够在快速取得检测结果的同时免去了样本的处理和数据分析等繁琐的步骤,也不必再依赖于专业人员的操作。POCT凭借其使用方便、快速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体外诊断行业内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近年来POCT可用测试的范围、设备的技术可靠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
群众对IVD服务需求大增,POCT细分领域发展较快。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健康意识日趋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为IVD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POCT凭借其使用方便、快速等诸多优点,成为体外诊断领域中发展较快的细分领域。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达亿元,预计年将达到亿元,CAGR约为20.9%,高于我国IVD行业整体CAGR(17.8%),但渗透率不足仍美国POCT渗透率的一半,仍有极大推广空间。
国内POCT市场较为分散,海外品牌为主。我国POCT市场份额仍被外资几大巨头占据,但集中度显著低于世界水平,其中罗氏、强生、雅培合计占据份额约为45%。国内POCT行业起步较晚,外资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国产厂商通过不断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已具备成熟的技术水平,收入体量和市场份额均实现较快增长,有望率先实现国产替代。
POCT助力新冠初筛,民众认知度大大提高。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POCT进一步展现了其优势所在,在出入境、机场、火车站、基层医疗单位等场景得以广泛应用,操作的简易性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检测效率,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新冠检测的需求亦推动了POCT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3.5.2.POCT业务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抓住契机实现POCT诊断试剂业务规模快速扩大。公司于年开始有POCT产品销售,由于处于前期起步阶段且周期较长,-年POCT诊断试剂产品销售规模小但增长迅速,年实现收入万元。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冠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作为江苏省首家新冠检测试剂盒获批企业、全国第四家胶体金法新冠检测试剂盒获批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且该产品的销售单价较高,因此相关收入大幅增长。
年POCT诊断试剂实现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约19倍,H1由于国内新冠疫情的逐步好转及新冠检测试剂盒集中采购政策的推进,公司POCT试剂盒单价有所下降;随着全球范围疫苗接种逐渐普及,海外销量放缓,整体营收下降明显。
呼吸道类POCT试剂贡献主要营收。年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冠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全年共销售.3万人份,营业收入约5.2亿元,占POCT业务营收比例92.59%,新冠抗体/核酸/抗原检测试剂盒收入分别为4.9/0.2/0.1亿元。H1新冠检测试剂盒销售4.22万人份,新冠抗体/核酸/抗原检测试剂盒收入分别为0.8/0.1/0.5亿元,受疫情控制以及疫苗接种情况影响,新冠检测产品收入增速有所放缓。
目前国内新冠检测试剂盒的主流技术包括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及抗原检测。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联合诊断是国内外主要的新冠检测手段,仍是新冠疫情检测的金标准,相应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与抗体检测试剂盒占据了国内外新冠检测试剂盒的大部分市场。
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新冠检测试剂盒需求仍将持续。截止年12月,全球已完整接种疫苗的人数占人口的百分比为42.7%,并未实现疫苗完全覆盖,尚未达到阻断病毒传播的接种率要求。截止至年11月9日,诺唯赞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已取得欧盟的准入证书,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已取得欧盟及英国的准入证书。全球范围内仍有不断突变的病毒毒株如Delta以及Omicron,预计短时间内疫情难以实现彻底控制,对新冠检测试剂盒的市场需求仍将持续。
3.5.3.POCT试剂原料自给自足,力保产品供应与新品研发
公司POCT诊断试剂类型覆盖广泛。公司自主研发、生产POCT诊断试剂,包括量子点免疫荧光试剂、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等,公司自产的体外诊断试剂主要为免疫诊断类产品,属于行业主流技术。共有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自体免疫、肾功能、慢病管理和呼吸道8个系列产品。
基于生物试剂自主技术平台,具有稀缺指标检测试剂开发能力。公司具有POCT产品关键原料—酶、抗原、抗体等上游核心原材料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可以自主开发稀缺指标检测试剂,在产业链的完整程度和新产品或新指标的开发能力上具备竞争优势,部分产品在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研发能力强,及时满足新冠检测原料需求。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技术攻关团队用7天时间集中研发出了核心酶原料,大大提高了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截至年3月共累积为试剂生产厂家供应了5亿多人份原料。在抗体检测方面,公司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成功开发出仅需10分钟即可获得结果的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江苏省首家新冠检测试剂盒获批企业、全国第四家胶体金法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获批企业,已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超3万人份检测试剂;后团队继续钻研,再次推出了抗原检测试剂盒,同样10分钟就能完成检测,跟抗体检测手段相比,抗原检测能够将病毒检测窗口期提前,于年10月获得欧盟CE认证,并已实现出口销售。
核心原料自产,保证POCT供应链稳定。公司依托自主掌握的高性能抗体发现能力,形成了1,余种高性能抗原、抗体等关键原料的技术储备,并且可以开发关键原料供应有限的稀缺检测指标,以及在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关键原料的自产有利于公司在面对市场需求时可迅速开发相关原料及对应产品,把握市场机遇;同时亦有利于保障公司的供应链安全,不对供应商形成依赖。量子点免疫荧光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所用关键原料抗体、抗原自产比例较高,保持在95%以上;针对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原材料中所用酶均由公司自产,外购试剂主要为辅料以及包装等化工产品。
POCT诊断仪器自主设计生产,满足下游多样化需求:为充分发挥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在深圳设立了仪器研发分公司,建立了POCT诊断仪器的自主研发团队,并已自主开发了量子点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适配公司生产的POCT诊断试剂。由于POCT仪器仍处于推广初期,在销售POCT诊断试剂过程中,产品采用免费投放为主、销售为辅的模式,向部分客户免费投放POCT诊断仪器供其使用。截至年末,公司累计投放仪器台,其中自产仪器占比为45%。
3.6.生物医药:为药企新药研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年公司成立生物医药事业部,继续深入布局生物医药领域,为医药研发企业提供药品与疫苗研发生产等全套解决方案。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司生物试剂产品市场认可度迅速提升,受下游客户广泛好评。现阶段主要围绕制药/疫苗的抗体筛选、CRO服务和疫苗生产原料三部分业务推进,从研发端切入下游大型客户供应链,与客户共同进行药物研发生产,公司未来生物医药业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开发。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高性能抗体,对目标抗体做进一步筛选,极大提高了中和抗体的筛选效率。公司正在进行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已完成抗体筛选、体外活性评价和成药性研究,并已与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签订新冠中和抗体药物技术许可合同,与该生物制药公司共同合作以加快该药物研发。双方约定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中国台湾的许可费不超过万元,且诺唯赞享有相关净销售收入5%的销售提成;其他海外地区许可费不超过万元,诺唯赞享有相关净销售收入3%的销售提成。除此之外,公司正在洽谈海外1家知名药企转让授权,助力提升抗体药物研发创新效率。
新冠疫苗研发与评价CRO服务。公司研发的Bio-assay类中和抗体检测试剂,可以评测血清样本的中和活性,为评估患者当前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状态提供参考依据,能够及时评价新冠疫苗对各种新型突变新冠病毒的保护效力。除此之外,公司还能为疫苗生产厂家提供疫苗设计、生产工艺建立、活性质量控制、临床前免疫学研究、临床免疫学评价方法学开发、上市后有效性评价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开发出新冠假病毒检测产品和新冠中和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满足进行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免疫效果监测和保护力评估的需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公司为康希诺、北京民海生物科技等国内疫苗研发、生产企业提供临床试验中的疫苗免疫原性评价服务与用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生物试剂,并于年6月获中国疫苗协会的抗疫突出贡献通报表扬。
提供mRNA疫苗GMP级合成原料。mRNA疫苗的生产过程中,酶是最主要的原料,大规模工业化生产mRNA原液的体外转录过程中,为了保证原液质量稳定,通常固定使用一家酶生产企业作为供应商,因此酶是mRNA疫苗生产链条中最为有价值的一环。公司能够提供用于mRNA疫苗生产所用的GMP级内切酶、加帽酶、转录酶、加尾酶等原料,提供模板线性化、IVT、mRNA修饰以及样品纯化等产品,助力mRNA疫苗研发与商业化。随着国内mRNA疫苗研发进程不断推进,公司相关生物试剂有望随着下游需求不断增长而进一步放量销售,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7.打造营销团队,强化市场开拓
公司注重培养研发型销售人才,以研发带动销售,致力于为客户现场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客户实现高度定制化的产品设计,以提高客户粘性。
销售人员占比较高,持续扩建区域营销网络。截止H1,公司拥有销售人员人,公司销售人员占比超40%,在国内同行业可比试剂公司中具有优势。公司在全国20多个城市及地区设有办事处,有效地扩大了下游客户覆盖面,并能够现场解决产品适配性等问题。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进一步扩建及新建覆盖全国主要市场区域的营销服务网点,投入必要的硬件设施,招募具有丰富服务经验和营销经验人员,进一步增强营销网络布局。提高公司市场营销能力和营销服务能力,从而支撑公司的快速发展。
及时反馈市场与客户需求,把握新品研发方向。销售团队在向科研院校、NGS企业、分子诊断试剂企业、制药企业及CRO企业等进行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深入交流能够持续了解上述客户以及市场的最新需求,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方向;对于体外诊断产品,公司持续跟进医疗机构的产品使用情况,并根据效果反馈及临床需求进行产品线扩充以及产品性能优化。充裕的销售人员不仅保证了公司新品能够及时宣传到位,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使客户能够在良好的销售与产品的正反馈体验中来增强品牌粘性。
4.盈利预测
收入预测
生物试剂业务
产品销售:随着全球新冠疫情逐渐得到管控,公司新冠相关业务增速相对放缓,其他试剂业务仍处于成长阶段,假设生物试剂-年产品销售额增速为25%、14%和15%。
POCT诊断试剂业务
产品销售:年全球疫情趋于稳定,疫苗接种逐渐普及,新冠相关的POCT试剂业务营收明显下滑;我国POCT诊断市场空间广阔,其他类型诊断试剂销量有望进一步上升,预计-年产品销售额增速为1%,-21%,-12%。
生物医药业务
产品销售:目前生物医药方向主要由抗体筛选、CRO服务和mRNA疫苗生产原料业务构成,随着新冠中和抗体与mRNA疫苗研发进度的推进,生物医药板块能够进一步贡献收入,但该部分收入取决于疫苗研发的进度,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生物医药为公司新开展的探索型业务,目前基数较小、增速快。预计-年营收增速为30%与80%。
2、毛利率:公司在原料酶、抗原和抗体等领域具有研发技术优势,同时具备较强的向下业务延展性,且公司处于高速增长的生物试剂行业,作为国内细分领域龙头,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毛利率年分别为87%,83%,79%。
3、期间费用率: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增加,预计期间费用率不断优化。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