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检测仪 >> 检测仪前景 >> 我用身边的真实病例告诉你,为何心脏手术要
我是年8医院做的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手术,给我主刀的医生是复旦医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时我的换瓣手术差不多进行了4个半小时,手术结束后,我被直接推进了重症监护室,经过24小时的医学观察后,才被转到普通病房,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我转到普通病房后,医生先是拔掉了我身上的导尿管,一天后又撤掉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再然后医生每天早上查完病房之后,让我坐起来用力咳嗽,我的换瓣手术是开胸的,特别的伤身体,刚做完手术不久的我,身体非常的羸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我搞不懂明明我的嗓子里没有痰,为什么医生每天都要我用力咳嗽?
医生的助理跟我解释说,医生之所以让我用力咳嗽,是希望我通过咳嗽,把手术时肺部的少量积液,通过咳嗽的方式给排出体外,所有做过开胸手术的病人术后都得这么做,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流程。
我按照主治医生的要求,刚开始咳嗽的那会儿,感觉整个前胸都很疼痛,轻轻咳嗽一下都会感到整个人很不舒服,更别说用力咳嗽了。主治医生先是站在我的病床前,一个劲地催促我用力咳嗽,他见我咳嗽的动作一直不规范,起不到咳痰的效果后,亲自给我拍背,连续做了两次示范给我看,要求我先吸气,然后再用力咳嗽,直到他满意了为止。除了咳嗽之外,医生会要求我每天做三次雾化,早中晚各一次。
用力咳嗽仅仅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小项,医生每天除了亲自监督我咳嗽之外,还要求我一顿至少要吃5个白煮鸡蛋的蛋白,蛋黄不用吃,一天就是15个!不仅如此,一日三餐我还要进食大量的鸡肉鸭肉猪肉等动物肉类,真正的是一日三餐拿肉当饭吃。
这样的高蛋白食物偶尔一次还能接受,一日三餐顿顿如此,换谁也受不了啊,我真的吃吐了好几次。那时候每隔一天护士就要给我抽一次血,每次都要抽好几个试管,如果我的的血红蛋白数值偏低,医生就会考虑给我吊营养液。那个营养液医院外面的药店自行购买,小小的一瓶毫升的营养液差不多要1千块钱,纯自费,医保一分钱也不报销。
那会儿我为了省钱,每顿饭都闭着眼睛大口咀嚼,然后再伸长脖子用力吞咽下去,吃吐了以后,用清水漱漱口,端起大碗再继续吃,那种大口吃肉的感觉对我而言,一点也谈不上享受,更多的是一种被逼无奈后的痛苦。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如果说医生要求用力咳嗽、大量进食高蛋白的食物咬咬牙还能坚持的话,那么被严格控制饮水量,24小时内最多只能喝毫升饮用水的规定,真的是太折磨人了!不允许吃稀饭,不允许喝汤,就连纯牛奶也不允许喝,含水量高的西瓜、葡萄也不可以吃,最多只能尝那么一点点。我手术后的那段时间,每天每次的小便量都要被记录下来,一天24小时一共排了多少,护士那边都有记录可查。我一天三顿都要吃利尿剂,体内仅有的一点水分很快就会被排泄掉,嘴唇干得起皮了,只能用棉签沾水湿润一下,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木乃伊了。
给我做手术的那个教授不怎么爱说话,他说过的话很少重复说第二遍,总是一副不苟言笑很严肃的样子,病房里的病人都有点怵他,不敢跟他多说话,有什么疑问也是尽量背后问教授的助理。教授对病人的要求非常严格,我手术后第三天,他就不让我继续在病床上躺着了,要求我下地走路,进行恢复性训练,一旦他进病房看到我在病床上躺着,肯定会严厉批评我一通的。
虽说教授平时话不多,人也很严肃,对病人的要求更是非常严格,但经他之手的绝大部分病人术后恢复得都很不错,正常情况下,一个星期左右,住院部就会要求患者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当然了,病人出院之前,医院会给病人做各种检查,医生觉得病人的身体达到出院标准了,才会让病人出院的,不是搞一刀切。那可是开胸大手术啊,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要求患者出院,在我看来确实是为时过早了,至少我出院的时候,一口气走个米都费劲,距离康复还早着呢!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能理解,医院心外科的床位一直都很紧张,后面排队等着手术的病人多得是,但这也从另医院对心外科手术的自信,有足够的底气。毕竟,谁也不敢拿病人的健康开玩笑,这也许就是医院心外科出名的原因所在吧!
医院,就算做个阑尾炎手术,医院都得让患者住院半个月以上,恨不得让病人一直住下去。大多数时候都是患者自己提出要求出院,医院才给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的。医院正好相反,住院部要求病人出院,病人哪怕想多住一天都不行!我老家的一个邻居被确诊为食道癌早期,医院整整住了一个月,医生一直没说让邻居什么时候出院,最后还是邻居自己强烈要求出院后,医院才给办理的出院手续。
我的一个粉丝老家是西部某省的,他是年被确诊为二尖瓣重度狭窄的,这位粉丝年龄和我一样大,手术比我晚了一年,做的手术也和我一样,是二尖瓣置换手术,换的是机械瓣膜。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这位粉丝姓魏,我就叫他老魏吧,老魏家所在的城市,我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可能连三线城市都算不上吧!老魏说他们那里山多,交通不是很方便,在他她年做手术之前,从来没去过省城。老魏是个农民,只交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保的报销比例是逐级递减的,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医院的报销比例要比乡镇卫生院的要少,市医院医院要少。如果医院治病,医院同意,开了转院证明后才能按照规定报销,医院,医院治病,有可能一分钱也报销不了,即使能报销,那比例也低得可怜。
老魏那时候为了能多报销点钱,再加上省城他又人生地不熟的,谁都不认识,嫌麻烦,于是就医院做二尖瓣置换手术。老魏前段时间跟我聊天时说,他手术结束后整整在重症监护室呆了半个月才转到普通病房,在普通病房里,老魏又住院治疗了一个半月才出院回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不说,还跟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远远超出了手术前医生跟他预估的费用。
出院后的老魏又在家里调养了大半年,才勉强能正常行走,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老魏说自从做了心脏手术后,超过10斤以上的东西,他从来都不敢去提去搬,就怕身体扛不住再出现什么闪失,他和他的家庭已经经受不起任何的折腾了。老魏手术的时候才38岁,一个正值壮年的大男人,没想到手术后的体力连乡下六七十岁的老头都不如,老魏自嘲说,他现在比废人也强不了多少。
老魏对我说,他做完手术都已经8年了,身体恢复得始终不尽如人意,目前只能做些简单轻松不费力气的活,指望他挣钱养家,基本上是不可能了,老魏说他现在不仅挣不了什么钱,去医院检查、吃药还得花钱。老魏说他看了我写的文章后,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医院做手术,他医院做手术花费的钱,比我在上海花得还要多,术后的效果与我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我术后4个月后就能正常上班了,如今跟正常人差不多,该干嘛干嘛,他却已经提前进入老年人行列,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医院做手术,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的另外一个网友给我留言,和我分享了他亲叔叔的故事,这位网友的叔叔是县城某中学的校长,姓梁,在这里我就叫他梁校长吧!梁校长8年前体检的时候,被检查出主动脉瓣有问题,返流严重,去医院心内科检查,医生说要做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梁校长见过世面,而且有人脉,他在省城有好多同学,医院做手术,而是想办法找关系开了转院证明,通过他同学的同学加号住进了医院。梁校长同医院的医生,那位医生又把梁医院心外科的主任医师,那位主任医师亲自操刀,给梁校长做了瓣膜修复手术,那场手术整整持续了近5个小时,据说手术很麻烦,但由于主任医生医术高明,再加上人家也确实用心了,所以手术很成功。梁校长术后恢复良好,因为没有换机械瓣膜,所以不需要终身口服抗凝药,熬过了那段难熬的康复期之后,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生活了。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能有梁校长这么好的人脉与运气的,但梁校长治病的经历至少说明了一点:做心脏开胸手术,医院,找医术好的医生真的非常重要!同样的病情,医院、不同的医生,手术后的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就譬如我和老魏,同样的毛病,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心脏手术不比阑尾炎切除,医院都能做,医生的医术才是最重要的,医院的医生见多识广,一年要做很多台这样的手术,早就轻车熟路了,与医院的医生能一样吗?
心脏手术事关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说与病人往后余生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我们不能为了图省钱置自己的身体与不顾,医院看病麻烦,医院,这不是花钱购物,不满意了可以退换货,或者直接丢进垃圾桶,重新买一份。生命不可重来,人的身体一旦受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做过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肺腑之言,绝不是为了鼓医院跑,都去找名医找专家,决定权在患者自己手里,我只说我的真实体会,不接受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