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仪

水务信息化行业之和达科技研究报告和水共济

发布时间:2023/7/25 16:29:57   
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http://m.39.net/pf/a_4790111.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尹沿技)

1和达科技:智慧水务信息化引领者和生态建设者

1.1二十年深耕成就水务信息化行业龙头

和达科技成立于年10月,深耕供水、排水、水利、农饮水等多项环节,系集软硬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水务综合服务商。公司发展共经历三个阶段:

1)业务初创阶段(-年):公司陆续推出了供水调度系统、基于超短波的无线通讯平台以及基于GSM/GPRS通信技术的RTU产品,在水务信息化行业逐步打开市场;

2)快速成长阶段(-年):随着“十二五”以来我国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公司业务版图走出华东地区,同时升级公司软硬件产品并进行管网调度管理系统的研发;

3)全面发展阶段(年至今):公司研发和业务发展重心由智能感传终端向软件和综合水务信息化建设方向转变,除了对原有的水务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以外,公司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公司的综合水务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公司致力于运用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实施经验,服务水务企业超过家,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核心管理层超20年从业经历,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公司保驾护航。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实际控制人之一郭军系计算机专业科班毕业,深耕信息技术领域长达30年,曾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6研究所工程师、项目经理;年10月,凭借着对水务系统领域痛点的精准把握和对电子科技领域的专业积淀,郭军创立和达有限公司,致力于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革新落后的水务系统,首开行业先河。

1.2感应端与分析端两翼齐飞,为整体解决方案保驾护航

水务管理系统及智能感传终端双箭齐发,形成六层信息化产品架构。公司提供的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以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智能分析为核心,其水务管理系统及智能感传终端的应用架构共分为6个层次:

(1)感知层:通过智能感传终端采集水质、流量、水压、水位等信息,为业务应用层及分析决策层提供工况数据;

(2)数据传输层:应用以太网、2/3/4G、NB-IoT、LoRa等传输技术,实现数据安全、稳定传输;

(3)数据中心层:以数据为纽带连通各个应用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提升数据质量,规范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

(4)业务应用层:主要利用各种水务管理系统对采集的水务数据进行分析,

实现水务企业生产运行、供水调度、水质监测、漏损控制、水量计量、设备管理等关键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5)分析决策层:通过分析决策软件对企业实时生产数据、视频监控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相关数据进行集中管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为管理者分析决策提供支撑;

(6)度量云SaaS平台:提供在线软件服务,支撑水务企业生产运行、供水调度、漏损控制等业务工作的快速开展,同时为其提供托管、部署及数据接入等服务。

系统集成业务占比上升,软件业务增速加快。按合同类型,公司主营业务可划分为:系统集成服务、水务管理系统、智能感传终端销售与技术服务四项,其中系统集成服务和水务管理系统的收入大幅上升,拉动了公司整体收入的增长。

(1)系统集成服务:向客户提供的水务管理系统和智能终端的集成服务。一方面在水厂、管网等设施上部署终端设备,采集并检测水务数据;另一方面借助水务管理系统,将各终端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并作出辅助决策。软硬件集成建设,实现水务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年公司系统集成服务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88.66%,占总营收比重42.11%,同比上升7.66pct,超过纯硬件的智能感传终端成为比重最大的合作形式。

(2)水务管理系统:用于水务工况数据的存储、处理以及智能分析。分层次来看,水务管理系统覆盖数据中心层及以上层级的系统。其中,数据中心层产品包括水务物联网平台以及网格化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层产品分为生产调度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分区控漏及漏损预警以及在线水力模型;分析决策层产品包括水务BI系统和运营指挥中心。年公司水务管理系统的销售收入4,.25万元,同比增长59.32%;毛利率65.5%,位居四项业务之首。系统集成及水务管理系统收入占比的上升体现出公司产品结构向软件部分转移,受益于软件部分高毛利率特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3)智能感传终端:负责数据采集及传输,是公司水务管理系统应用的基础。产品角度看,智能感传终端包含智能遥测终端、物联户表远程采集传输模块、渗漏预警仪以及根据软件功能需求对外采购并销售的智能仪表、流量计、水质检测仪等配套传感终端。年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33.50%。

(4)技术服务:包括信息化服务业务涉及的运营维护服务、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水务管理信息系统交付后,公司在售后服务以外向水务公司提供调试、点检、维护、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咨询业务或硬件维修服务;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主要系绍兴和达利用管网漏损控制实训基地提供的漏损控制技术培训服务,以及基于现场调研向客户提供漏损控制技术咨询服务。三年间技术服务的毛利率逐年提高,从年的34.4%攀升到年的57.1%。

1.3大客户效应助力企业创收进入新台阶

行业经验铸就良好口碑与高客户粘性。由于供水管网具有工况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行业经验一直是客户判断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基于对超过家水务企业客户的服务经验,公司对水务行业积累了广泛的经验,对于业务流程与客户的需求痛点均具有深刻的理解,在从业安全性、数据的积累和治理、业务中台的建设性、业务软件的全面性和融合分析能力、软件驱动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等多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此外,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营销布局,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的营销服务网络,在长期的营销服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营销服务经验,并与众多下游客户形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对象包括深圳水务、广州自来水、北控水务等规模较大的水务公司。

客户拓展力度和覆盖范围显著增加,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及丰富的项目经验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年度至年度,公司当期创收的客户数量逐年稳步上升,从年度的余家客户增至年度的余家客户,其中新增水务公司客户收入占比39.32%,较上年同期增加22.73pct,证明公司的产品力已在拓展新客户方面有所兑现。高合同额客户数量及对应收入持续增加,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创收万元以上客户数量由年32个增至年78个,销售收入占当期营收比重增长10.3pct至76.18%。

1.4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铸就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研关键技术成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立以来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其中,公司自主开发了水力模型在线校核算法、基于边缘计算的管网运行异常监测技术、面向水务运营的海量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等14项核心技术,在处理速度、精准度、性能等方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加码水务信息化领域技术研发,研发费用率水平高于行业平均。三年内,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09万元、2,.21万元和3,.81万元,研发投入金额在三年间增长近一倍,为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系职工薪酬占营收比重显著较高。

公司研发投向:公司年首次在科创板公开发行拟将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共计5.36亿元,主要用于安全供水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度量云、智慧水务SaaS平台建设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等重点项目,完善公司技术框架的同时对产品进行丰富和升级,进一步推动公司业绩增长,从而维持相对较高的主营业务收入毛利。

1)安全供水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立足于公司在供水信息化行业多年的积累,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对现有硬件产品体系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2)度量云、智慧水务SaaS平台建设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促进SaaS技术在水务行业的应用,为水务企业提供灵活、方便、可运营的IT支持环境,降低整体信息化投入成本,同时持续提升公司的研发优势,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5经营稳健优化,关键指标爆发式增长

销售规模逐年增长,业务发展情况良好。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54.33%,三年年复合增长率49.37%,主要系系统集成服务和水务管理系统的收入大幅上升,拉动了公司整体收入的增长。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98%,利润增速持续超过营收。(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稳定的毛利率及费用管控体现强盈利能力。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增长2.03pct至47.97%,维持稳步上升趋势,主要系毛利率水平较高的软件服务收入占比逐渐增加。公司费用效果管控明显,年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9.38%、7.66%,同比下降2.08、2.83pct,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

2短期:需求政策双轮驱动,强供给保障高增无忧

2.1需求端:水务企业集团化放大降本增效需求

水务行业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市政公用事业逐步放开,我国水务行业由政府高度垄断向逐渐开放的市场化阶段过渡。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共分为两大阶段:

1)初期探索阶段:城市水务投资形式从中央对地方政府参与担保的直接融资,逐渐探索出BOT(建设—运营—移交)的方式。

2)特许经营模式发展并完善阶段:2年,《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允许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业经营;建立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制度等。

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发布,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许经营模式在水务行业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近十年来,随着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业内呈现出多元化主体、经营机制转变、区域经营三大特点。截至年末,规模以上水务企业单位数为2,家,国际水务集团、大型国有水务企业以及细分领域内专业化的民营水务企业成为水务行业的主要竞争者。

(1)大型国有水务企业:占据国内80%的供水业务,多为专业化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集投资、建设、运营、技术服务于一体,公司业务板块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精细化和延展化。由于规模较大、业务板块繁多,此类企业市场化较早,区域垄断性突出,是水务行业的主力军,如北控水务、重庆水务。

(2)国际水务集团:占据国内10%的供水业务。凭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直接投资、BOT、合作经营、控股或收购等方式在华投资。如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苏伊士、新加坡胜科工业集团。此类企业虽拥有技术优势,但进入中国水务市场数量较少,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大。

(3)区域性民营水务企业:占据国内10%的供水业务。近年来,部分实力较强民营水务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股东背景、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此类企业由于规模有限,市场化较晚,如金州集团、桑德集团。当前行业市场化程度仍较低,集团化运营集中于大中型城市。

我国城市水务长期以来是政府以国有企业的方式建设和运营,即企业由政府建,企业领导由政府指定,资金由政府划拨,价格由政府定,盈亏由政府统一负责。由于企业不存在任何的经营风险,水务企业长期面临低效率、技术进步缓慢等问题,同时也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近年来,水务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单位数一直维持在家以上,亏损额逐年增加。年,水务行业企业亏损额累计达85.1亿元。

2.2政策端:水价调整政策落地,漏损率纳入成本

我国水价长期偏低,水务企业亏损与水价不合理具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水价形成机制仅考虑到原水及水处理成本,而并未将人工、管网建设等成本纳入水价考虑范围。一方面,居民用水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不足1%,与世界银行公布的居民可承受水价上限5%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各主要城市人均工资涨幅较大,人工及管网维护成本不断攀升,大多数供水公司处于连年亏损状态。国家水政策不断出台,水价改革逐渐开展。

年以来,国家就水务行业的问题多次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年,《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同时出台,强调以成本监审为基础,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确定城镇供水水价;城镇供水实行分类水价,根据使用性质分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种用水三类;通过规范定调价程序、强化信息公开,在保障供水企业合理收益的同时兼顾供水水质、用水保障、用户满意度等因素。

新管理办法建立了促进水务企业降本增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人工成本考核方面,设立了供水企业职工人数定员上限标准;管网漏损考核方面,设定了管网漏损率控制标准:供水企业超出10%漏损率的部分,不得计入供水定价成本;修订后的办法还增加了供水企业自用水率等约束性指标。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破解“鞭打快牛”问题,有利于激励供水企业精简人员,降低管网漏损率,挖掘潜力,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3供给端:起家于管网监测软件,具备技术口碑两大优势

和达在降漏损业务方面口碑较好,产品技术过硬。和达科技主要服务的客户群体涵盖水务行业的各类型企事业单位,目前70%的业务集中于供水环节。公司最早从管网调度系统开始发展,在行业内已经具有丰富的经验。产品方面,公司在研究分区计量、分区控压以及水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渗漏预警的概念,设计了基于分区计量的噪音预警系统,对管网流量、管网压力、管网漏水噪音进行全方位综合监测,实现管网漏损控制以技防为主、人防相辅的检漏新模式。

另外,公司自研渗漏预警仪包含噪声监测仪、水音监测仪和多探头预警终端,其中噪声监测仪和水音监测仪采用噪声法对供水管网进行渗漏监测,多探头预警终端结合压力、流量、噪声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及物联网通讯技术,实现供水管道在线渗漏评估、漏点定位和实时预警的功能。软硬产品结合,形成专业的漏损管控、渗漏预警和管网压力控制系统,有效降低区域产销差。

渠道由华东向全国扩张,东北地区或成降漏损业务主战场。公司地处浙江嘉兴,在浙江省及周边区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口碑,且区域内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较快,因此华东区域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年间,公司业务凭借口碑向全国各地区扩张,各个地区的收入占比均有上升,其中东北地区销售收入占比增长最快,年东北地区的销售业务占全国的28.68%,仅次于华东地区。由于东北地区管网漏损情况严重,对改造升级、降低漏损率需求较大,公司在拿下辽源水务、大连水务两大客户后,有望形成标杆项目,从而进一步打开东北市场。

大型项目经验成就良好行业口碑。年,和达科技与绍兴成立合资公司绍兴和达,依托绍兴水务成功的漏损管控经验及公司自主研发的管网漏损预警体系,建立了全国首个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训基地,自成立以来,实训基地已经累计开办84期,培训水务工作者三千多人。同时,和达科技与绍兴水务、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基于数据与业务联动的供水管网漏损管理系统”实现了供水管网漏损的智能化管理,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定为在爆漏实时预警与定位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公司连续15年的技术支撑下,绍兴水务实现了将城市供水漏损率从20%以上降到年的3.7%,并已连续10年保持低于5%,真正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获得国家人居环境奖。未来公司有望凭借自身核心技术,增大产品标准化比重,将成功的经验复制至全国范围,凭借优质项目案例及口碑获取更多新客户,从而实现业绩高增。

控漏系统市场空间测算:根据和达科技在市场上与水务集团合作的形式,分别做了两种市场空间测算。

1)按合同节水方式测算:合同节水项目中,控漏系统项目的提供方通常根据产销差降低的情况获取收益,即在产销差降低所节约的成本基础上,收取一定比例的分成。我们假设控漏系统提供方的分成为20%,漏损降低至《“十四五”节水型社会规划》中的9%标准,年全国漏损率为13.39%,年全国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6亿元,假设到年,水企产值达到0亿元,则对应年漏损控制业务市场空间约为40亿元。

2)从漏损项目订单角度看:年7月,和达科技中标绍兴供水智能化建设试点项目——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专项,中标价格为.2万元。我们认为该项目在控漏方面具有代表性,以绍兴为案例向全国进行推算,绍兴建成区面积.9平方千米,全国建成区面积为.3平方千米,对应整体市场空间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中长期:节水型社会目标打开智慧水务蓝海市场

3.1我国水务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是三大攻坚战的延续和升华

同发达国家高度私有化的水务行业对比,我国水务行业尽管已逐步从行政垄断下的"低价+亏损+财政补贴"模式向市场化的产业部门转变,但长期仍存在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背景角度看,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据统计,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是基本水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因此,需要通过升级节水器具、提升再生水利用率等方式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1)治理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问题是防治污染攻坚战的延续。目前我国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严重,短板弱项突出,仍存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污泥无害化处置不规范以及设施可持续运维能力不强等问题,与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持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推行“排水户、干支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河湖水体数据智能化联动和动态更新“仍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布局在城市远郊和流域下游,不合理的布局增加了再生水利用工程的施工难度以及成本,市场机制不健全、价格机制不完善以及政策激励不够也影响了社会资金进入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污水排放量.36亿立方米,但污水再生水利用量仅为.38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仍有待提高。同时,再生水利用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华北地区各省份的再生水利用率均突破30%,但全国还有22个省份利用率不足30%,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需要因地制宜。

(2)解决城市内涝频发、排水设施落后隐患,切实改善城市民生是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延续。年7月20日,河南发生特大暴雨,强暴雨致河南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多座城镇道路积水、断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郑州暴雨事件使排水问题重新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4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