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仪

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我国使用精密仪器,

发布时间:2023/3/7 0:44:06   

1

年8月,在陕西渭河流域,一位叫杜战盟的村民从河中捞出一个软腻腻的肉坨。

他拿回家观察了几天,放胆切了一块煮着吃了,没想到几天后,这团肉在切下的部分长出了新肉,而且原来的重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47斤增加到了70斤。

这个怪诞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上了新闻。

西北大学生物系老师杨兴中得知此事,兴冲冲赶来探个究竟,看了半天也不明白这是什么。

后来经很多专家研究,查阅古典文献,确认这团肉坨就是古代传说中的“太岁。”

提到太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道教文化里的权力之神-太岁爷;也会联想到古装剧中,千年不老,人可与之共生的仙人;还有民间百姓盖房子时,那句很忌讳的俗语“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

古代先人为什么给这个肉坨戴上“太岁”的高帽?专家对这个没有生命体征,但可以自由生长的怪物,给出的科学结论是什么?

市场上关于“太岁”是不死灵药,喝了“太岁水”能包治百病的说法,真得可信吗?

一个“太岁”在市场上被炒到了几百万元,它真的物有所值吗?

2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本百科奇书,里面不仅记载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创世纪神话故事,还记载了奇珍异宝、神秘国度、巫医术数等。

人们虽然感觉里面的故事过于奇幻和缥缈,但专家一直并没有放弃对它的研究,里面很多的珍奇异兽,在现实生活中都找到了原型。

《山海经》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说明早在年前,古代先人就发现了一种神秘物体,形状奇特,可以自生,只是无法解释其中奥秘。

将它归于神明所生,只可圣人食用,获得超能量,所以冠之以“太岁”的美称,给予崇拜和仰视。

到了东汉,随着历朝历代道家和医者的不断探索,发现这个神物,除了食用后人会感到神清气爽,肉体自己还可以生长,于是得出长生不老的结论,在中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里就这样记载:

”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生不老。”

明末,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对太岁进行了描述:

“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清者如翡翠,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说明历经岁月更迭,太岁被发现无数次,呈现不同颜色,是一种类似水母的透明体。

但它是否真的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典籍里并没有记载。人们只是对于不吃不喝不死的状况无法解释,给其蒙上一些神秘的色彩。

在民间,太岁被神化成道、成仙、成魔,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命运。

3

中国古代阴阳历法,六十年是一个甲子,其中每年由一位太岁星君值班,共有60位,掌管着人间的善恶福祸之事,若有谁冒犯他,便称为“犯太岁”。

此太岁,是古人假定的行星名字,由于古代历法十二地支与木星绕地球一圈的年数相同,所以岁星就是木星,是历法纪年所用,与上文长生不老的神药不是一个概念。

战国后期,道教受“太岁历”的启发,创造了“太岁神”,位高权重,掌管人的命运和流年运势。

所以,人人需要敬而畏之,每年春节时,民间百姓都有拜太岁神的习俗,祈求新一年平安吉祥。

自西汉始,“犯太岁”开始普遍用于盖房、搬迁、嫁娶等吉凶事情的判断上,人们在哪个方位要办事情,需要找道士掐算太岁是否在这个方位。

如不按规矩行事,可能在动土时会挖到一个肉块,这是凶神的化身,会招来灾祸,俗语“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从古代各种典籍对太岁的持续记载,民间百姓生活中对太岁的崇拜,好似这个神物确实存在一般。

但自近现代,专家一直没有亲眼见过实物,无法查明它的功效,直到年8月,杜战盟的此次发现。

4

显然,这是建国以来,初次科学意义上发现的太岁,这个新闻很快就震惊国内外,甚至有国外首脑来访中国,特别提出要来看看这个出土的太岁。

这个太岁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据杜战盟描述,当时他在河里捞柴禾,脚下踩了一个软乎乎的东西,看了一眼,是一个肉团,以为是什么动物的尸体,因为忙着家里的农活,就没在意回家了。

次日,他和另外两人又来到河边,看到昨天那个肉团还在哪里,就心生疑惑。

因为当时天气温度很高,如果是动物尸体,经过两天一晚早就腐烂变味,成为蚊蝇的美食,但他发现,这个肉团颜色没变,好似活的一般,心中生疑,就和其他两人一起将这个肉团抬回家,放在锅里,甚至还称了称重量,50斤左右。

后来,就发生了文章开始的故事,直到杨兴中的到来到来,他所看到的太岁,形状如海蚌,上面有细微的孔,外表呈黄白色,里面是白色,有胶质感,细腻柔软,和典籍里描述的差不多。

一个没有五官和排泄系统,但能存活的肉团,专家初步鉴定其为一种生物。

西安市领导非常重视此次发现,以西安市科委牵头,成立了由西北大学、西安动物研究所、西安医科大学等单位组成的项目组,展开了对太岁的研究工作。

经过组织切片,纹理结构研究,确定该物体三分之一的部分为“大型黏菌复合体”。

这是一种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低等生物,大多为腐生生活,一般以真菌、细菌为食,栖息在腐木、枯枝、落叶上,喜欢温暖潮湿的地带,由此,太岁能“自行生长”的秘密就揭开了。

但由于这是一种低等生物,没有多大价值,全球科学界对黏菌的课题研究也很少,所以研究到此就停了下来,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直到10年后,人们对太岁的研究才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西北大学发表的一篇硕士论文里,研究者通过一种"有饲培养技术",发现太岁组织含有包括曲霉菌、青霉素、木霉菌等18种菌落,占生物总重量的三分之一。

这个研究证明,太岁还是一个大病菌体,与延年益寿没有太大的关系,剩下的攻关难题就是要发现,占太岁其余重量七成的“不明物质”到底是啥?

年,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通过特殊的分离纯化方式将“不明物质”提取了出来,得到一种白色絮状物质,通过先进的精米仪器设备检测后,测得此物质为“聚乙烯醇”。

这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尼龙纤维、粘合剂、乳化剂、吸水剂,甚至眼药水的制造上。

这可就难坏了科学家,太岁这个原始、低级的菌类聚合体,怎么就含有了现代有机化合物?

科学家们通过其他发现,继续得出结论,太岁大概生活在地下20-米,生长期长,体重有几十斤到上百斤不等,形状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有形为柱状,无形如一团肉坨。

由于长期与周围环境共存,所以体内成分可能与所处环境有关,但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发现。

5

自从太岁被发现,并公之于众那天开始,大家就对太岁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由于其在古籍里的记载有医用价值,被先人赋予的神秘尊称,以及大众对古代神秘文化的遵从心理,太岁成了人们趋之若鹜、争相收藏的宝贝,关于太岁的新闻也越来越多。

从建国以来到92年发现的首例太岁,也许是因过年基建力度加大,或是人们得知了它的真相,之后在吉利、辽宁、黑龙江和内蒙等地,又传出发现太岁的新闻。

鉴宝专家队伍里增加了一批生物学家,他们去往各地,被收藏家们邀请去给自己的宝物做鉴定,是不是传说中的太岁?

关于太岁的炒作也越来越离谱。

年,辽宁一位姓王的农民捡到一个斤的太岁,卖出了万高价,投资养殖业,成了农民实业家,太岁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

宁夏银川的一位马先生,自称捡到了一个太岁,每天喝泡它的水,不仅治好了二十年的鼻窦炎,还治好了他父亲身上的多处肉瘤,母亲的严重胃病,太岁成了不死灵药。

关于太岁的价格也被炒的神乎其神,据说在国外,一克太岁价值4万美元,25万人民币,什么金银珠宝、翡翠玉器都得给太岁让路。

专家无奈对对外公布了,太岁是一种“大型黏菌复合体”,低等生物,它的组织成分主要是各种菌,没有任何养生功效,甚至含有有毒的成分。

能有这个结论是因为专家们曾经怀疑古代先人的记载是否真实可靠,一直在对太岁进行研究。

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苏华教授开展了实验,他通过组织切片,发现一个令他震惊的现象,太岁内部存有大量蛋白质、核酸成分,这与之前发现的少量“多糖”成分,这就是古籍上提到的太岁药用价值的体现。

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物质,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一颗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是12.6,一个太岁的蛋白质含量占比达50。

蛋白质确实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但是说能延年益寿,说法就有点夸张了。

再加上太岁是一个由黏菌、霉菌、聚乙烯醇、蛋白质等物质构成的大杂烩,与周边环境非常密切,如果聚乙烯醇含量高,那它其实是一个大毒体。

央视10套科教频道就曾做过一个测试节目,一些被太岁泡过的水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事实上,目前社会上找到的真实太岁,数量还是很少的,大多保存在各地大学或科研机构,市场上传言,销售或者高价拍卖的,假的居多。

大多数是被利益和无知蒙蔽了眼睛的不法商人,将聚乙烯醇溶液冷冻脱模后,再将其脱水,使其质地变得坚硬,造出很多假太岁。

总体来看,太岁是一个存活了上亿年的低级菌类复合体生物,靠微生物存活,身体复制能力很强,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性,使它躲过了无数次生物灭绝。

作为稀有之物,太岁有一定收藏价值,但没有任何药用和食用价值,炒到上百万元,并不是物有所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6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