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检测仪 >> 检测仪介绍 >> 我的眼睛就是尺原来人体器官真的可以开
“我的眼睛就是尺!”
2月5日,世界冠军王濛作为中国移动咪咕视频邀请的冬奥赛事解说员之一,激情解说短道速滑比赛。当中国队成员武大靖冲过终点后,王濛激动地说:“肯定赢了,首金诞生了!我的眼睛就是尺,不用看回放了!”结果,中国队以0.06秒的优势夺冠。在日举行的男子米接力半决赛中,王濛的“尺”再次发力,一眼看出是“踢刀”了,安慰大家“别慌”,中国队最终被判进决赛。
“我的眼睛就是尺”,
这是曾经短道速滑界的“王者”
来自实践经验的自信。
不过,人的肉眼真的堪比机器吗?
对于这个问题,
另一支国家队
中央企业给出的答案是:
央企里也有许多“手眼如尺”的人,
他们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他们以耳朵辨析,以眼为尺,以手度量,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密制造中
练就一身令人难以置信的绝活。
人体器官究竟可以“开挂”到什么程度?
今天,小新就带你研究!
ヾ(尺▽尺)ˊ
0航天科技郑兴:焊接空间站核心舱的气孔缺陷比头发丝更细
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厂高级技师郑兴的话来说,他是“给宇航员在太空建造房子的”。年4月29日,我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成功入轨,再次展现了我国航天制造的顶尖实力。“天和”的密封舱体,就是由郑兴焊造的。
▲大国工匠郑兴:巧手铸星船,匠心舞九天大型载人航天器的焊接,挑战焊工的最高水平。一旦舱体出现裂缝,将直接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空间站核心舱舱体巨大,焊缝总长度超过三百米,焊接时要高标准一次成型,难度极大,造型复杂的球面壁板舱体焊接更是从未有人挑战过。气孔,是精密焊接最常见的缺陷。载人航天器I类焊缝的要求最为苛刻,不仅有严格的数量要求,最大气孔的直径也不能超过头发丝粗细,微小到肉眼无法辨别,只能通过专业X光拍摄后,用放大镜才能看到。
郑兴团队反复研究,采用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有效控制气孔缺陷,此外,他通过两排烤灯直接加热工作面的方法,大大减少潮湿环境下焊缝里的气孔,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的焊接难题终于被攻克。
02航天科工常晓飞:“用绣花针给蚂蚁腿缝合”
用比头发丝还细0.05毫米的刻刀刀头,在直径0.5毫米的金属丝上刻字,这相当于用绣花针给蚂蚁腿缝合,字体内容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这样的超高技艺,是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高级技师常晓飞运用数控加工技术完成的。目前,国内能达到如此精度的工匠寥寥无几。
▲大国工匠丨常晓飞:数控微雕为国保驾护航“数控微雕”是加工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常用于我国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需要高超的数控技术水平。这些年来,常晓飞参与了国家导弹和宇航产品的复杂关键零部件,以及新型卫星零部件的制造任务。这些零件关系着导弹能否精准制导、增加目标的命中概率,对于产品的最终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3航天科工陈斌:手机屏上钻薄纸鸡蛋壳上打孔在同事们口中,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江南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机加车间钳工组长陈斌享有“金牌返修工”“王牌免检工”的美誉。在台式钻床上,陈斌有两个绝活:一个是手机屏幕上给薄纸钻孔。薄如蝉翼的普通A4纸垫在普通手机屏幕上,随着钻头的飞速旋转和陈师傅轻巧的一台一压,纸上便出现一个圆孔,且丝毫不影响手机的正常工作。另一个难度更大——在普通生鸡蛋壳上打孔。陈斌可以做到将蛋壳成功打出孔洞的同时,更为纤薄的蛋膜和里面的新鲜蛋清、蛋黄毫发未损。由于蛋壳呈弧形且是生鸡蛋,对钳工的手艺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钻多快、压多深都非常讲究。陈斌不仅能顺利完成,还能做到两分钟内快速完成。
04兵器装备集团郭尚来:在圆弧面上铲刮0.0毫米在直径6毫米的多台阶不锈钢圆轴上,钻直径.2毫米的小孔,位置精度要求在0.02毫米以内,就如同用一根绣花针大小的钻花,在圆弧面不锈钢材料上钻出高精度的小孔。这个被誉为“刀尖上跳芭蕾”的活,却难不倒兵器装备集团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的“钳工达人”郭尚来。另有一次,某产品精度要求达到±0.0毫米甚至更高,大型轴瓦机械加工精度无法实现,郭尚来勇于创新,采用铲刮互研技术实现突破。在无任何工具的辅助下,他仅靠肉眼判断和双手感知,成功地在圆弧面上铲刮0.0毫米。
05中国电科胡胜:锻造千里眼“毫厘不差”雷达是守卫国家的千里眼,而中国电科4所的胡胜是锻造千里眼的幕后英雄。作为数控高级技师,胡胜先后在机载、舰载、车载火控雷达上,承担70多项关键重要零部件的加工任务。雷达零部件对精度的要求非常苛刻,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甚至要达到0.毫米的精度,一丝划痕也不能出现。每次遇到新任务,胡胜都要快速准确地从多种刀具中,选出最适合的那一款,每次遇到新材料,他都要仔细研读金属材料手册,掌握材料的物理特性。长期的积累对精致的追求,让他的手感“炉火纯青”,掌握分寸“不差毫厘”。
06中国石油刘艳龙:控制坡口打磨精细度在±0.2毫米内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油(新疆)工程公司刘艳龙,在近五年的中俄东线管道工程中,成功破解全自动焊接密码,掌握焊接质量的关键技术参数,攻克了变壁厚全自动焊接、山区陡坡全自动焊接等技术壁垒。针对不同壁厚管材焊接,刘艳龙团队经过精密测量,反复调整坡口机刀头伸长和刀头高度,将坡口打磨精细度严格控制在±0.2毫米区间范围内,年8月27日,这种变壁厚全自动焊接工艺在中俄东线全线首次成功应用,进而在全线推广。
07国家能源集团魏建雄:“一指”解决庞然大物的“疑难杂症”
魏建雄是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是中国露天采矿设备维修领域的专家。从事钻机、电铲维修工作30多年来,他练就了一身“望闻问切”的精细本领,专治世界先进露天煤矿在采、运、排等大型设备的“疑难杂症”。
重达多吨的WK55电铲提升异响、高0多米的矿用钻机钻架拉筋变形、马力的24M平路机差速锁滤芯座细处磨损……这些“庞然大物”结构十分复杂,一颗螺母损坏都有可能引起行业级故障难题,而魏建雄看一眼就能发现问题,“对症下药”的本领比其他人快百倍。曾有一台DM45钻机出现下放缓慢故障,现场维修人员用了一周多时间排除故障,几乎更换了全部设备配件,甚至询问了国外厂商专家仍没有解决,魏建雄到场后紧围着设备转了一圈,直指一处不到米长、头尾一模一样的两根液压油管接错了,顺利解决了问题,让现场所有人无不倾佩,因为这“一指”降低了几十万的维修成本。
08中国移动曾家盛:27年实践练就“听音辨障”技能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贵港分公司的曾家盛,负责机房动力运维。在27年的实践积累中,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鉴别基站电力故障的技能——“听音辨障”。每当收到故障告警,他总能通过告警数据及机房现场声音精准预判故障原因,并带领技术团队测试修复,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网络通畅。
年,雪灾造成了多处基站故障,在一次故障处理中,前方伙伴完成了基站设备的修复,但是网络未见恢复,在中心机房值守的曾家盛凭借自己多年与机房设备多年打交道的经验,通过机柜运行的声音,在众多机柜中迅速预判出故障机柜方位,最终完成了电力修复支撑前线保障。
还有一次日常巡检维护中,某个机房增加了利旧电源模块,曾家盛在现场发现了机柜运行的声音似有异常,提议巡检团队再仔细复检,并观察半小时再前往下一个机房。果然,十分钟后,利旧电源模块就发生了短路,巡检团队立刻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事故。
09东风公司朱卫东:零件加工精度误差在0.毫米以内年,设备制造厂在为玉柴制造的凸轮轴孔精加工机床时,需要一套镗杆和导套,进口价格最低要十几万。公司决定自主生产加工,由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朱卫东负责镗杆导套的技术难点攻关工作。镗杆和导套的配合间隙要求为0.05毫米,导套的圆度为0.毫米,镗杆要在导套中运动灵活,当时镗杆已经做好了,导套需要用研磨棒进行手工研磨,保证0.毫米的圆度。这对手工研磨的要求很高,稍有偏差就会给生产周期和加工成本都带来巨大损失。在研磨的过程中,朱卫东手稳心细,通过反复测量、修正,最终导套的圆度实现0.毫米和镗杆的间隙实现0.02毫米,镗杆运动灵活,加工出的凸轮轴孔圆度保证在0.毫米,也就是相当于人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完全达到了替代进口产品的精度要求。由此,朱卫东被誉为“微米钳工”。他与冰冷机床设备打交道32年,突破零件加工极限,精度误差在0.毫米以内,远高于行业标准。
0中国一重桂玉松:毫发之间钻出大国重器
机床工,又被称为“刀客”,他们每天操作刀具切钢削铁。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深孔钻和数控立车两类关键核心设备的“双学位”操作者桂玉松,27年来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操刀”近百万次,刀无虚发,是技术工人中的“刀客”。
“‘刀客’都有独门秘籍,我的绝活儿是打孔。”桂玉松这次的“对手”,是一个多吨重的实心钢转子,他要钻通一个长0多米的深孔。打孔不难,但为保证精度,刀具工作时抖动范围不能超过0.02毫米,谬误只在毫发间。几年来,中国一重加工制造的带深孔的大国重器都是由他亲手完成内孔精加工。国机集团龙小平:将产品精度提升到0.毫米龙小平是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重装)所属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刀具是车床的手,操作者是刀具的手,龙小平对刀具的操控练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被工友们敬佩地称为“龙一刀”。年,龙小平所在班组接到国内首支CAP核电转轴“限时攻坚”任务。长8米、重达吨,直径却只有.9米的转轴,工件合金含量高,数控机床能够加工出大型零件所需的轮廓,但要确保这个超大超长的转轴“度无死角”圆润光滑,就必须通过操作者熟练、精确地掌控刀具切削力度,实现0.0毫米以内的精深加工。正是这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的精度要求,考验的才是真本领。经过30多个日夜连续不断地攻坚,首件CAP核电半速转轴下架发运,龙小平更是将产品精度从0.0毫米提升到了0.毫米,不仅开创了国机重装二重装备大型轴类件车削加工精度μ(微米)时代的新篇章,更实现了国内首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产品车序精加工出产,打破了国外对该类型产品的制造垄断。
2哈电集团裴永斌:手指触摸测量如透视般精准
作为水电站发电机组核心设备,弹性油箱处于水电站发电机和水轮机之间的关键部位,承载着机组数千吨重量,其品质关系到整座水电站的安危。
弹性油箱加工精度要求异常严格。在加工中,必须把弹性油箱内圈和外圈的每一处壁厚控制在7毫米。而在加工油箱内部的时候,车刀刀架会遮挡入口,加工过程中注入冷却液产生的烟雾,致使要求极为精密的加工过程都处在雾里看花的状态,看不到走刀情况。
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的首席技师裴永斌,练就了靠双手摸就能“盲测”油箱壁厚和表面粗糙度的绝活,这双神奇的工匠之手,仿佛长出了可以拐弯的“眼睛”,其测量精度和效率甚至超过一些专用仪器,也因此成为行业里公认的“金手指”。
3东方电气集团孔建伟:将总长.5毫米的管材分5层焊接孔建伟是东方电气集团焊接高级技师。年夏季,孔建伟被火速派往海军某核潜艇重要部件制造企业,对方需要他将总长.5毫米的管材分5层焊接——即两个0.3毫米的金属管材焊一块儿,且不允许有丝毫的焊接缺陷。万分之一的失误就能使管材价值转瞬即逝,严重影响国防重要装备的研发,甚至国家安全。前后一个月,自清晨到夜里两三点,孔建伟一直呆在密闭的小屋内。当第一批可修复部件全部以00%合格率交付时,曾立下军令状、无路可退的军方代表一把握住了孔建伟的双手。
4中建集团陈金国:手动测量垂直度比经纬仪更精准陈金国是中建集团中建三局首屈一指的塔吊专家,先后参与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京中国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建筑的塔机施工。万丈高楼平地起,超高层建筑所有施工材料需通过塔吊运输到高空作业面,指挥塔吊作业来不得半点马虎。从事塔吊工之前,陈金国是木工,常用吊线锤来测垂直度,技术非常精湛。“经纬仪等高科技设备,有时竟不如他手中的吊线锤细钢丝精准。”同事对陈金国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技术非常佩服。经纬仪在高空测量时无固定位置,难以保证精确度,在此情况下,用吊垂既方便又准确,保证了设备安装的垂直度符合规定标准。在建设米高的天津7大厦时,陈金国主导项目塔吊爬升,一共爬升了20多次。每次爬升完,专业人员都会用经纬仪复测,每次的垂直度偏差都比国家标准还要低很多,让测量人员惊叹不已。
5中国铁建郭玉春:切割钢筋一次成型误差仅2毫米中国铁建中铁十八局钢筋工郭玉春,天天都要和钢筋打交道。不同的钢筋构件有不同的尺寸。2毫米,几乎是一根牙签的粗细,这是郭玉春进行切割钢筋一次成型时创造的最小误差,比国家规范允许误差5毫米还小。他注重焊接质量与外观,从立焊、仰焊、平板焊、横焊、氩弧焊到管板焊接,每一种焊接方法,他都是熟练掌握,钢筋的焊缝形如鱼鳞纹,被专家称赞“可以与数控焊接相媲美”,能够00%通过验收,成为“免检产品”。
6中交集团管延安:听“音”辨隙的深海钳工管延安是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总技师,被誉为深海钳工“第一人”。年年初,管延安成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大军的一员,他所负责的水下沉管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要做到不渗水不漏水,接缝处间隙必须小于毫米。可这毫米的间隙,根本无法用肉眼判断。为了找到这种“感觉”,他拧螺丝时几乎从不戴手套,经过数以万计次的磨炼,才练就了左右手拧螺丝均能实现误差不超过毫米和听“音”辨隙的绝活。参与大桥建设的5年里,管延安和工友先后完成了33节巨型沉管和6吨最终接头的舾装任务,做到了60多万颗螺丝零失误,确保海底沉管隧道滴水不漏。
7中煤地质总局杜兵建:事故救援中精确判断力挽狂澜杜兵建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聘应急救援首席专家。从事应急救援8年来,他带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先后参与大大小小矿难营救20余次,营救出百余名遇险矿工。在年月的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中,杜兵建任钻孔救援总指挥。救援现场情况复杂,3号救生钻孔钻进至米时,杜兵建根据钻杆钻进的加压力度和钻具提升所产生的摩阻力,判断出钻孔已经打偏,如果继续钻进,将会成为废孔。他当机立断,建议立即停钻测斜。他和大地特勘队定向技术团队经过研究,采取螺旋形纠偏方法挽救了这口钻孔。钻孔准确及时透巷,打通生命通道,提前了与井下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的时间,成为第一个施工成功的生命保障孔,为名矿工最终成功获救奠定了基础。
8中国航油刘永清:无争议率达百分之百检验差错率为零
对于一名油品化验员来说,“严把油品质量关”至关重要。25年来,由中国航油华南蓝天公司质量计量检测中心副经理刘永清出具的油品质量检验报告从未出现差错,无争议率达百分之百,检验差错率为零。
年的一天,油研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在馏程项目中,用进口自动馏程仪与手动馏程仪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检测,两台仪器检测结果终馏点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手动操作刚好是刘永清几周前完成的。她拿出中心的三份二次标样,同时对中心的进口、国产自动馏程仪、国产手动馏程仪三台仪器进行了反复的测试。通过数据比对,最后发现是进口自动馏程仪出了问题。9中国能建梅琳:吊装吨转子单次移动距离仅毫米年4月25日,在世界最大的在建水电站,外径6.5米、高4米、重吨的白鹤滩水电站3号机组转子吊装圆满成功。承担这一吊装任务的,就是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机电项目部桥机班班长梅琳。▲大国工匠丨梅琳:落子无悔也许在常人看来,桥机工只要把构件从甲地挪到乙地,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实际上,开桥机同样需要精益求精,甚至需要精心计算吊装的角度和方向,才能完成吊装任务。就拿白鹤滩转子吊装来说,这个吨、直径6米的“庞然大物”与定子之间的周间隙只有42毫米,二者不能有丝毫触碰。“最考验操作技术的还是进入机坑后的微调。”梅琳说,操作上每次“点动”只能是个毫米左右的距离,这本来就是肉眼观测不到的距离,更何况桥机操作室位于离地面20多米的高空。从三峡到溪洛渡,再到白鹤滩,梅琳总共吊装了6台转子。
20中广核宋翔:8平方米内检测出0.0毫米的缝隙
33岁的宋翔,是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一名安全壳特性评估主管工程师。他的工作主要是保障核电站第三道屏障的完整性,最主要是核电机组外面的安全壳,它是核电站里面最大的一个混凝土部件。
整个安全壳表面积是8平方米,宋翔要做的工作是要在这8平方米中检测出0.0毫米的缝隙,这相当于要在20个篮球场的面积内精确定位到/5头发丝的宽度。每一次试验,0个数据采集,8平米的安全壳表面检查,让宋翔锻炼出了一双“火眼金睛”,任何数据和图像的异常他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确认。2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夏洪兴:在千米线圈中准确排查故障点
特高压已成为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特高压变压器则是整个输电系统中改变电压、传递能量最核心的设备,被称为“动力心脏”。大型电力变压器制造是一种自动化程度极低的产业,其核心工序线圈绕制、器身装配等更是以手工为主,手工操作技能尤为重要。
中国电器装备集团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夏洪兴在工作过程中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本领。在整个变压器行业,夏洪兴的绝活就是线圈内部故障短路点排查,在—米的线圈长度中,可精确定位短路点,其误差在米内,他也因此被员工们称为“线圈达人”。在奥运冠军和央企大国工匠面前,
度量单位几乎都是毫秒、毫米级,
他们用双眼、双手、双耳
和一颗赤子之心,
挑战着人体器官的使用极限。
而这些器官的“开挂”,
则源于他们
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练习。
千锤百炼方能拥有“冠军”品质,
精益求精才可铸就大国重器,
正如歌中所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不同的赛场,同样的梦想,
我们都是运动员!
期待不久的将来,
在奥运赛场上,
国家队的运动健儿们
能够继续赛出水平、再创佳绩;
在技能报国赛道中,
央企国家队的大国工匠们
也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不断超越自我
一起向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