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检测仪 >> 检测仪资源 >> 追梦江山人胶通四海,塑造天下
江山市现有塑胶企业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亿元企业3家,经营网点多个,遍布全国各地。毫不夸张地说,有人生活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江山制造”的塑胶产品,真可谓“胶”通四海,“塑”造天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早春二月,我们先后来到浙江甬源塑业有限公司、浙江三棱塑胶有限公司和浙江钧通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采访了郑丽华、王绍法和徐崇钧等企业老总,实地了解江山塑胶行业三十年变化发展情况,更深入地体会江山塑胶人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想敢闯的创新精神。
王绍法: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质量中
学习中的王绍法
在江山,提起塑胶产业,不能不提到王绍法,他是江山第一家民营塑料生产企业的创办者,也是江山塑胶行业协会原会长。他经历江山塑胶行业三十年发展历程。
王绍法如今经营的浙江三棱塑胶有限公司,有员工多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多人;拥有国内先进的管材挤出设备生产线30多条,管件注塑成型设备70台,年产各类塑料管材、管件产品00多吨,产值曾达到3.5亿元,是浙西塑胶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王绍法家做过泥水匠,办过家庭工厂,生产过地弹簧。江山地弹簧生产一度风光之后,不久就陷入了低迷,很多厂家不得不退出该市场。在此情况下,年,王绍法开始投资塑胶行业,成立了江山市塑料管件厂。厂址就在须江镇(现虎山街道)陈家安村,虽然面积只有5亩大小,但交通便利,是时任须江镇党委书记邵则志亲自帮忙联系、安排的。
最难的总是开头,缺资金,缺技术,缺场地,缺人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王绍法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企业渡过一个个难关,稳步前行。
进入二十一世纪,塑胶行业发展很快,竞争更加激烈,江山涌现出大大小小塑胶生产企业多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内部挖潜,降低生产成本;有的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有的加快机器升级换代,向现代化要效益。
但也有人故伎重演,打起价格战。而价格战又总是以牺牲产品质量为前提,所以就有人不顾生产标准,在塑料管件中加入填充料,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影响江山塑胶产品的信誉和市场。
王绍法坚决反对这样做。他经历过清湖地弹簧由辉煌走向衰落的苦涩过程,他明白:没有质量,就没有未来。质量是生命线,是生产经营者的尊严;没有尊严,行而不远。
王绍法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三棱公司生产车间,我们看到一个个、一根根、一捆捆、一包包的塑胶产品,每一件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绝不偷工减料,绝不让任何一件不合格产品运出厂门。公司检测仪器设备配套齐全,能满足各类产品的检验要求,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99%以上。
在三棱公司一楼展厅,我们翻阅《三棱管道系统报价书》《三棱管道系统资质文件》等文件时,王总坚定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标准,我们的信条。
正因为如此,年,三棱公司塑胶产品就获得中国建筑材料与装饰博览会金奖;年,三棱公司在全国塑胶行业中率先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三棱”牌管材管件被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年,三棱公司又被被认定为衢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
正因为如此,三棱公司渐渐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和中铁、中建、富力地产、碧桂园集团等许多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公司会议室,我们看到一张大合照,是年碧桂园集团年度“质量大奖”获得者的合影。碧桂园集团是排名全国地产前5名的大企业,它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之高。能成为碧桂园集团的供应商,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碧桂园集团在全国有一万多供应商,三棱公司产品能获得质量大奖,更是一种了不起的荣耀!
说到碧桂园集团,王绍法谈起一件趣事。前些年,杭州碧桂园负责人来到浙西地区,寻找塑料管件管材合作伙伴,去了好多地方,都不满意。后来来到三棱公司,到车间转了转,就兴冲冲地说:“就这家了,就这家了!”
王绍法又高又瘦,腰板笔直,透着农民儿子的朴实和踏实。谈起往事,王绍法感慨万千。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今天的质量,就没有明天的销量,人人都明白,人人都会。但能不忘初心,坚持始终者,又不是每个生产经营者所能做到的。这需要信念,需要定力,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那是上天对他们的奖赏和眷顾。所谓得天时、地利、人和者得天下。对企业家来说,天时是形势,地利是方便,人和是上下一心,而市场就是他们的“天下”。
江山人踏实、硬扎、讲信用,重视产品质量,就是这些优秀品质,才带来了江山工业的繁荣兴旺。王绍发就是江山工业发展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质量中。三棱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就是江山塑胶行业能够不断发展的理由。
徐崇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钧通公司老总徐崇钧和他的新产品
比起王绍法,徐崇钧要年轻得多,步入塑胶行业也要迟得多。当年王绍法筚路蓝缕,开始创办“江山市塑料构件厂”的时候,23岁徐崇钧刚刚离开养蜂行业,投资生产地弹簧;当年王绍法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时,徐崇钧退出地弹簧生产,上马办起了“江山绿海螺旋藻养殖场”,在保健品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年,当王绍法的公司第三次扩大再生产成功,继续做大做强企业时,徐崇钧才又一次华丽转身,投身塑胶管道生产行列,先后在老家小清湖和峡口镇,办起了“江山市钧天塑胶厂”和“浙江钧通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新年刚过没几天,我们走访了徐崇钧的这两个生产基地。徐崇钧年轻、干练,朝气勃勃。他介绍说,两个生产基地的塑胶管件产品多达多种,包含PVC给水、电工、排水管材管件和PPR管道管件这四大系列,陆续上马的还有地暖、新风、净水等新系列产品,公司服务网点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拉萨到乌鲁木齐,从海口到哈尔滨,遍地开花,星罗棋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徐崇钧将公司的快速发展,归因于对科技的重视。在徐崇钧看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司有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科研技术人员就在这里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按照徐崇钧的说法,这是公司的“智库”。
公司还设立了“钧通技术革新奖”,奖励那些在发明创造、工艺改良改造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这些年,公司就取得了6项国家专利。
公司办公室主任潘旭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专利证书。我们拍下了其中一件: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证书号:
发明名称:pvc预埋防水套管
发明人:徐崇钧
专利权人:江山市钧天塑胶厂
专利申请日:年11月29日
在塑胶这一传统行业里,作为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有如此多的专利,是一件很值得点赞的事。
在钧通公司办公室,我们还看到一块醒目的牌匾——年江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知道钧天的人都说“实至名归”。
即使是普通员工,在生产、科研方面有什么合理化建议,也会引起公司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将会及时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建议不管采用与否,建议者都会从公司得到一定的奖励,上不封顶,下有保底。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员工技术革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钧通公司还有“人才培训中心”,公司的“人才生产流水线”。公司一方面引进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培养自己的人才。新招聘员工就在这里接受上岗前培训,熟练工也可以在这里回炉再培训,培养成为草根型技术骨干。有了自己的人才生产线,公司人员进进出出就不再是一件让经营者烦恼、痛苦的事了。
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中心有时也为其它企业培训技术人员,从中收取一定费用,达到以校养校的目的,一举两得。
公司不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与浙工大等省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以提升公司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上山打虎要有打虎的神力,入水屠龙要有屠龙的绝技。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经营者的神力和绝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作保障,一时的风光可能是最后的疯狂。生产只有和科技紧密结合,企业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徐崇钧说,他将始终坚持质量立厂的观念,不管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徐崇钧的两家塑胶公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重视科技是根本。
只要方向是正确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郑丽华: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舞台上的郑丽华
年12月20日,江山举行塑胶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转型升级誓师大会,浙江甬源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丽华当选为第一任会长。江山现有塑胶企业多家,其中亿元企业就有3家,郑丽华当选为会长,表现了江山塑胶人对她的充分肯定。
郑丽华进入塑胶生产行业比徐崇钧还要迟。年,长期在宁波经商的王建兵有了一定积蓄后,谋划回乡投资办厂。在清湖镇蔡家村租下一所农房,办起了“江山市甬启塑胶厂”,由郑丽华全权负责管理运营。“甬”者,宁波也;“启”者,扬帆起航,寓意企业一帆风顺。
公司发展很快,年企业易名为“浙江甬源塑业有限公司”;年,因生产发展的需要,厂址又从蔡家村迁至现在的清湖镇龙飞路;年,公司年产值突破两千万元大关,成为江山市规模企业。甬源公司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江山塑胶行业的一匹黑马?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走访了甬源公司。
老总郑丽华年轻,漂亮,时尚,热情洋溢,完全没有印象中老总的严肃和古板。
她的办公桌上摆着许多书籍,再忙也要见缝插针学。她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很遗憾自己没有经过大学深造,只有经常“充电”,才能跟上变化、发展的步伐,管理好公司。除了阅读,郑丽华还经常参加各种企业管理培训班。郑丽华说,她非常欣赏莫言的一句话:“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郑丽华不但重视自身的学习,还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甬源公司高学历员工不多,郑丽华明白,这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她在年就推出员工“学习成长方案”,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公司为此投入很大,其中年就达50多万元。
在郑丽华看来,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只赚不赔,那就是学习。她多次在不同场合教育员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军队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没有人因为学习而越学越贫穷,但一定有人因为学习而使自己富有。”在甬源公司,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格言印在墙上,也印在每一个甬源人的心里!
郑丽华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因,可以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存在感。郑丽华始终认为,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
同频才能共振,一体才能远行,全员学习,带来共同成长。现在,学习渐渐成了甬缘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学习不但使员工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也使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在甬源公司员工眼里,郑丽华不但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更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她真诚关心员工生活,尊重员工人格尊严。
走在甬缘食堂餐厅,处处洁、净、雅、美;伙食荤素搭配,味道好,有营养。郑丽华告诉我们,食堂后勤人员只负责烧菜,不管打菜。员工爱吃什么,吃多少,员工自定。食堂早中晚三餐全免费,使员工在饮食方面没有后顾之忧。这是保障,也是信任。
吸引我的还有贴在办公楼和车间墙壁上的那些大幅照片,有些是管理人员,更多的是普通劳动者;照片上还写着他们的人生感悟、思想火花等等。在郑丽华看来,受人尊重的人、有尊严的人,才有活力、有创造力,才能活得精彩,发挥无穷能量。
吸引我的还有黑板上贴着的那些员工的“人生导航图”。其中一张这样写道:
一、我年的目标:
1、收入目标:年收入三万以上。
2、成长目标:继续PK担任组长;产品质量客户无投诉、无退货。
3、年想要实现的愿望:给家里庭院搭一个玻璃阳光棚,价值一万元左右。
三、自我承诺:如果没有完成,乐捐元到甬缘爱心基金库。
承诺人:何春英
监督人:周小雄
年3月1日
这就是一个草根的梦想与追求。梦想再小也是梦想。“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郑丽华说,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不但自己要有梦想,还要帮助员工寻找梦想,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同频才能同振,同心才能一致,有梦的人一起走,才能走得远。
更不可思议的是,甬源公司直接抹去了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界线。有不少员工拥有甬缘公司的股份,参加年终分红。这样,员工既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分享者。
郑丽华是这样看待员工持股这件事的:企业是经营者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员工勤劳致富、通向幸福生活的平台。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员工收入提高了,幸福指数上去了,主人翁责任感也就随之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随之加强,发展、壮大也就水到渠成了。
看来办好一家企业,需要眼光,还需要文化,需要胸怀。
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甬源公司不忘回报社会。年,公司就设立了“郑合根奖教奖学基金”(郑合根是郑丽华的父亲),用于奖励清湖镇(街道)小学老师和优秀学生。至今已投入资金15万元
公司还设立了“甬源孝基金”,奖励那些符合条件的优秀员工和公司老员工的父母亲。公司还定期不定期地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在郑丽华看来,慈善事业从来不是义务,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敢于逐浪而行,能够履险如夷,需要一身胆量、一身本领,还需要一种情怀。从郑丽华身上,我看到了新一代创业者身上优良的素质、高贵的品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过去的三十多年来里,江山塑胶行业的发展是曲折的,付出的劳动是巨大的。相信,有王绍法、徐崇钧、郑丽华等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后先相继的创业创新,江山的塑胶业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